SHINING YEAR

岁月钩沉

Audrey Hepburn, the Fashion Elf

时尚精灵 —— 奥黛丽·赫本


编辑:Yiran


“我喜欢修指甲,我喜欢打扮,我喜欢哪怕在闲暇时也涂唇膏穿盛装,我喜欢粉色。我相信快乐的女孩最漂亮。我相信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我相信奇迹。”
—— 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


电影·时尚·优雅

1953年《罗马假日》一炮而红,那一年《时代》杂志把主演奥黛丽·赫本登在了封面,并且不吝溢美之词:“派拉蒙的这颗新星确实熠熠生辉、千姿百态。莱茵石般的闪光,在她年轻的脸上瞬息万变。”
黑色芭蕾试样晚装群

电影里,奥黛丽·赫本的白色衬衫造型开创了女性中性着装的时尚风潮。从这之后的几乎每一部电影,奥黛丽·赫本都会掀起一股新的时尚浪潮。人们爱着她,疯狂地模仿着她,从她的衣着到她的妆容,从她的言谈举止到她的爱好,包括她喜欢养狗,都引领了一股风潮。
黑色芭蕾样式的晚装裙,袖孔深挖,一字领口遮住嶙峋的锁骨,肩膀上两只俏皮的蝴蝶结,纤腰大裙摆,扬长避短凸显赫本的灵动身姿。

奥黛丽·赫本影响并改变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类的审美与时尚潮流,人们将她视为高贵与优雅、自然与美的化身。即使今时今日重看这些老片,她的经典形象依旧美得不可方物。她的时尚品味一直站在世界的前沿。有记者曾提问赫本,女人和衣服的关系是怎样的?她回答得很有趣,女人不是单纯地穿上衣服而已,她们是住在衣服里面。
这套服装成为好莱坞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戏服之一,也是风靡全球的具有赫本风格的标志性服装之一。白色绸缎上的绣花缀以钉珠,裙摆上黑色丝绸尾缀,呼应裙裾上的印花,如孔雀一般的清灵。纪梵希说,她像仙子一样,尤其是跳舞的时候。

提及赫本对时尚圈的影响力,必然绕不开她生命中一位极其重要的友人——时尚界传奇设计师于贝尔·德·纪梵希(Hubert de Givenchy)。他是赫本旋风的幕后推手。

两人的友谊从1953年赫本到他的工作室挑选电影《龙凤配》的服装开始。当时《罗马假日》还在拍摄中,派拉蒙让赫本自己前往巴黎挑选戏服,才有了赫本与纪梵希的合作,而这无意中的合作,也缔造了一个神话——“奥黛丽·赫本风格”。赫本风格的形成,正来自她和纪梵希的互相塑造。

纪梵希所塑造的小黑裙成就了《蒂凡尼的早餐》中赫本的经典造型,成为了时尚界的教科书。在电影里,赫本戴着宽大的帽子,拿下墨镜的模样,也成为了银幕的经典。

从《龙凤配》、《甜姐儿》到《蒂凡尼的早餐》,与纪梵希展开合作后的赫本,以全新的形象登场,成为媒体和大众追捧与崇拜的偶像,她的名字开始与“时尚”二字划上了等号,也成为纪梵希高雅女装的典型代表。

关于女人的着装,纪梵希认为,裙子必须配合女人的线条,而不是女人去配合裙子。这与赫本的看法不谋而合,她说“女人应该找到一种特别适合自己的穿衣风格,然后根据这个风格,再随着流行和季节去装点,去变化。”

两人的友谊持续了四十年,甚至比他们各自的婚姻更稳固。在赫本临终前,纪梵希应她之邀,飞到瑞士看她,赫本留给了纪梵希一件大衣,告诉他:“当你觉得孤独,穿上这件大衣,就好像我紧紧拥抱着你。”

纪梵希曾说:“奥黛丽赫本有她个人独特的风格。她在个人的穿着上,穿出了优雅、流行与简单。她独树一帜的创造了属于她个人特色的‘赫本’风格。她很清楚知道自己要什么。她了解自己的容貌与身材,优点与缺点。她知道要穿着削肩的晚礼服遮住自己嶙峋的锁骨。”
“她总是被拍成标志性的时尚美女, 但她有一种顽皮的幽默感,可以变得非常活泼。”
——英国摄影师 泰瑞·奥尼尔

她是可以优雅的赫本,亦是可以调皮的精灵。作为“帽子”俏佳人代表,优雅、静谧、文静、清新、俏皮、甜美、高贵、活泼、忧郁在她百变的帽尖,为这个世上的男人、女人带去了个性的参考。

她喜欢各种各样的帽子,尤其是帽檐偏宽的,可以把她的脸衬的娇小可爱,突出优美的脸型。她在《窈窕淑女》和《蒂凡尼的早餐》里戴帽子的形象至今被众多模特效仿。

她也戴窄檐的帽子,可以放大她的五官,既有舞者的优雅又有少女的灵动。

她会戴上那些特别华丽的帽子拍摄写真,以一种夸张的视觉聚焦风尚。这些巨大的帽子拉长整体照片的结构,达到充实整个画面的效果。在帽子的烘衬下,她,美的热烈,美的优雅,万般场合之下,得体大方、应对自如。

1957年,这位女演员的芳名出现在纽约时装协会推选的全球十位最迷人的女性之列,从那以后,她几乎每年都出现在最佳着装女性的名单中。


生命如光

《飘》中有这样一段议论:“一个女人若是在年轻的时候经历过最可怕的事,她将一生都不再知道什么是害怕。”赫本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童年时的战乱与父亲的离弃,给她带去了伴随一生的焦虑。十九岁的奥黛丽·赫本对自己说:“如果不能够成为最出色的舞者,那么,就成为其他领域中最出色的人。”赫本渴望普通家庭的爱与温暖,却品尝过两段失败的婚姻,体验为母的艰辛,甚至晚年遭遇绝症。但磨砺并没有使她坠落,她更像一位落入凡间的天使,对生活的热爱不泯,给与世界以善良和爱。

在泥地里滚爬,被大雨当头浇下,不过是家常便饭。为了准备《修女传》的拍摄,她主动住进修道院体验生活,在刚果的麻风村里与麻风病人一起做礼拜。为那些可怜的孩子们送去温暖与关爱。晚年的时候,她成为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亲善大使,足迹遍布亚非拉的贫困国家。赫本说:“如果你在任何时候需要一只手来帮助你,你可以在自己每条手臂的末端找到它。随着你的成长,你会发现你有两只手,一只用来帮助自己,另一只用来帮助别人。” 与她合作过的演员格兰特多年后如此回忆赫本:“在她柔弱的外表下,有着钢铁般的意志。”

奥黛丽·赫本告诉人们如何去享受生活,如何装点自己的美貌,如何以最完美的姿态拥抱生命的智慧。她在无形中成为了一种风格,却没有为此骄傲,反而更加努力地去阅读、去跳舞,去保持内心的丰富。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善良、爱心、成熟,让她具有了一种别具一格的魅力,即使美人迟暮,她依然保持着简洁时尚的穿衣风格。这些,使她可以平静地面对自己的衰老,不自怨自艾,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 

1996年,《哈泼·昆恩》杂志寻找当代最美的女性,全名投票,最后奥黛丽·赫本高居榜首。那时,她已辞世三年,但她留给人们心中的美好形象永在。有些风华绝代,只属于一个世纪,而有些美丽,却可以成为永垂不朽的经典。在流星来来去去之间,她活成了永远的奥黛丽·赫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