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STATORY FEAST

饕餮盛宴

Sea Ginseng, Nourishing Treasure

海中人参,滋补奇珍


编辑:sphere
摄影:名流摄影工作室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曾坐着船环绕山东半岛三个月之久,他听说在渤海湾里有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山上住着仙人,手中有长生不老药。告诉秦始皇这个故事的人叫徐福,是当地的一个方士,说他曾经亲眼见过仙山。秦始皇听后就派徐福带领千名童男童女入海寻找长生不老药。徐福奉命,率“童男童女三千人”和“百工”,携带“五谷子种”,乘船泛海东渡寻找长生不老药。但他在海上漂流了很久也没找到仙山,更不用说仙人和长生不老药了。因惧怕秦始皇,徐福不敢返航,粮又食尽,迫不得已只得打渔为生,于是他就带着这千名童男童女顺水漂流到了一个小岛,落脚生存,在那里徐福发现了一种奇丑无比的海洋生物,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海参。

我国食用海参的历史可以上溯到 1500 年以前的汉晋时代。南北朝时代梁昭明太子萧统编辑的《文选》就录有诗句“玉珧海月,土肉石华”其中“土肉”一词指的就是海参 。

海参虽然早在 1500 年前就被人们归入了美味食品之列,但真正认识它的食品价值却是从它的药用功能开始的。元代贾铭在《饮食须知》中说:“海参,味甘咸、性寒滑,泄泻痢下者勿食”。《本草纲目拾遗》也做了较完备的记载,书中对海参的营养和滋补功效持完全的肯定态度,并认为“虽生于海,其性温补,功埒人参”。

海参为“百补之首”众所周知,这与海参的特性密切相关

特殊的御敌方式:当海参遇到危险或受强烈刺激的时候,它们还会把自己的内脏吐出来迷惑敌人,趁机逃走!而海参排出内脏后,并不危及其性命,它有很强的再生能力。海参体内有一种储备的纤维细胞,这种纤维细胞是一种游离的未分化细胞,在这个细胞里含有完整的遗传基因,借助这种基因能培育出组成海参各种新器官的新细胞,由这些新细胞就可以组成一套新的器官。

分身:将海参横向环切为数段,投放到海里,经过3-5个月,每段又会分别生成一个完整的海参。极强的再生能力或许就是海参族群能够延续长达6亿年之久的最关键因素。

海参还有一项“奇葩”的习性:夏眠。当海参生活的水温环境升至20摄氏度以上时,它会隐藏于岩石缝隙或潜于石头地下,不吃不动,睡上一个夏天,等秋后才会苏醒过来。

正因为海参有如此多神奇的生物学特性,才会引来国内外生物学家的研究。目前发现海参有很多功效,其中提高免疫力、防癌抗癌、改善血糖、增强大脑记忆力以及补肾强身、美容养颜的功效得到了认可,因此,海参也被大家认为是最佳的滋补佳品。

在国内素有“南鲍北参”的说法,清代医学家赵学敏编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也曾写到:“海参生北海者佳,味最美,此为天下第一。”我国的优质海参主要分两类,分别是辽宁海参和山东海参。

辽宁是目前国内海参品质最好的供给地。辽宁海参又名辽参,是指黄渤海分界线旅顺口所出产的六棱刺参,它被周恩来总理亲自点名为国宴“海八珍”之首,专门用来国际友人,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破冰之旅”国宴招待会上即是食用旅顺北海村之刺参。

山东海参与辽一样,兼具口感和营养价值,这与两种海参生长在同一片海域有关。山东海参市场以威海为核心,威海位于山东最东端,北接渤海,东向太平洋,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天然国家一类水质,绝无污染,是大自然赐予威海海参的绝佳海参生长宝地。丰富的纯天然海藻为海参的繁育和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活性生物饵料,其原生态环境充分保证了威海海参的好品质,山东威海也因此夺得了“中国海参之都”的美称。

在中国,纯野生海参已经很难寻觅,常见的养殖方式有三种:虾池养殖,海上筏式养殖,海底沉笼养殖。海参对水质要求很高,如果是纯室内养殖虽然周期快,效率高,可规模化但由于生长周期短,体内风味物质沉积不够而在营养和口感都大打折扣。

码头村在野生海参养殖上经验丰富,养殖基地设立在辽宁大连和威海两地,由于绝佳的地理优势,海底经常有南北、冷暖水流的交汇,海水的自净能力和藻类植物的更新有优于其他海域,海参能在这片自然的环境中得到自由生长的空间。

海参在这样的环境下按照自己本有的速度生长故而品质卓著,受到世人的喜爱。原种海参的采捕海域,以此为依托为消费者提供最优质的海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