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TRY CELEBRITIES

仕绅名流

Emotion turneth the edge of voice

宋怀强:不要听声音的锋芒,听它的故事


文:许雅悦  
摄影:名流摄影工作室
图片提供:宋怀强


大多数人对声音抱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因为声音是具有情感符号的直接表达,文字可以隐藏你的内心,声音却能暴露你的思想,它既柔和,又锐利。人无可避免地,会产生对声音的渴望以及思念。

生长于艺术世家的宋怀强幸运地比常人有更敏锐的了解。他的父母是中国最早接受苏联戏剧家教育的一批艺术工作者,并设立了上海戏剧学院主持和表演专业的教学理念、课程设计和考试方法的模本,艺术工作者的专业、专注和洞察力,同样可以在宋怀强的眼神和声音中找到。如果是初次见面,你可能会被他的健谈气质和惟妙惟肖的模仿能力所打动,听他说话,会觉得耳朵是歌唱家,一直在纯粹而美丽的乐音中畅游。而在每一秒流逝过去的日常生活当中,不同的记录方式所带来的故事却与众不同。

在上海成长的人都会记得《刑警803》的跌宕故事,《太太学堂》的平凡生活,那个充满磁性的低沉嗓音,都是宋怀强带来的演绎。他说,戏剧性是他与生俱来的艺术细胞,但是也同时在生活中进化着。从小他就喜欢观察身旁人的劳动,他们的动作、表情和声音表达都给他以丰富的灌输,澡堂子里的人、修自行车的人、打杂的人、食堂里的阿姨,他们的每个细节他都驻足观看。广播剧就来自他对生活的观察,最难诠释的小人物,都源于他对社会形形色色的人的了解。他喜欢这些人,因为这不是脸谱化的人物形象,没有单独的人格,每个人都是有丰富戏剧性的。他的声音不是这个时代偶然性的产物,在上海这个快速发展和变迁的城市,我们冲着那些熟悉的名字而来,却看到一个个直抵人心的故事,或曲折幽深,或惊心动魄。在每一个面具背后,他们的故事丰盈绵长。一窥这个时代的人物和故事的,就是能感动人心的声音。对很多人来说,宋怀强的声音抚慰了被时代裹挟命运的人,试图冲破时代局限的人,以及喜欢缅怀过去和勇于探索未来的人。

于1994年开播的《太太学堂》,就以一种怀旧的情愫抚慰了许多人的心灵。宋怀强就在这个时候挑起了大梁,把不同人群的生活百态表现了出来,把城市改造后淡漠的人情用声音拉了回来,让孤独而狭隘的人际关系得到浓厚而丰富的还原。在《太太学堂》播出一年多后,节目面临改版,有一名观众给宋怀强来信,称他的父亲之前得了癌症晚期,正是《太太学堂》给了老人温暖的伴随,如今节目停播了,他的父亲也走了。这对宋怀强的触动很大,他意识到,人是在不断的回忆和盼望中生活的,在两者面临失衡,谁来给他们宽慰?是艺术,他们用声音和语言来表达这种抚慰,是对灵魂的终极关怀。城市的人群在发展和转型,得到了很多,失去的也很多,这个时候,艺术能给予安慰。

在宋怀强的艺术生涯中,他不仅仅是一个从业者,更是一个教育者,育术,更要育人,这是他贯彻至今的理念。他认为,学习艺术首先要学习文化,没有客观的认识理解,无法传达出好的声音。在我们国家,千百年来传承文化的密码就是语言,要是语言缺失,人的思想和意识便会随时间而消逝。声音证明人的存在,语言记录思想的进化,艺术家通过语言,利用联想和通感,达到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联结,帮助人达到心灵自由的境界。而发扬艺术文化,严格的一条主线是格物致知,这其实是一个“去标签”的人格化过程,这与他倡导的人文关怀不谋而合。他还热衷于实现音乐和艺术的跨界融合,在古凡交响乐团的《中国故事》系列表演中,呈现富有传统韵味的、又融合东西方表演艺术的对话和交流。因此,或许并非每个人都听过“宋怀强”这个名字,但是只要提到他所呈现的声音形象,都记忆犹新,如《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的主题曲,迪士尼乐园中的杰克船长,《帝企鹅日记》和BBC纪录片《地球生灵One Life》的中文配音,“一个好的声音对我来说非常敏感,声音最本能保持着人的审美价值,要表达不同的形象,源自对人物关怀的理解。”

我相信,在变幻无穷的艺术嗓音之下的,是一个有趣的灵魂,是一颗赤子之心,具有共情的能力和感人的温度。保持初心,就像孩子一样纯净,以每天的实践习得,他说,acting,就是行动,有行动才有表演,声音是一个很直观的感受,首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他常常和学生说,生活中充满了美,要善于从身边发现。他还有一个习惯:向古人学习,钻到中国文化的儒释道里去,通过了解这个世界来了解自我,在每一个不断重复的行为中悟道,在每日简单的劳动中获得自由的乐趣,以自省来进行自我的指导,得到艺术修炼。他认为,我们都是碎片,是证明文化流传下来的一个拼图,要找到完整的自我和人格,需要不断革新对艺术的了解,在没有阳光的时候创造阳光,给予心灵普照。当我们听到他的声音,音乐响起来,可以听到时间流淌的脚步,感受时代的真正样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