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TRY CELEBRITIES

仕绅名流

Let kunqu opera in the long river of time forever youth

让昆曲在时间的长河里永远鲜活


文:叶玮
图:名流摄影工作室

昆曲唱腔委婉、细腻,水磨调流丽悠远,一唱三叹中无论是闺阁闲愁、离人相思、兴亡之叹,都淋漓尽致,风情万种,檀板慢拍中,让人心牵魂绕,神思悠然。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和中国第一个入选世界非遗的项目,昆曲至今依然充满着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舞台表演三十余年,推广昆曲二十余年的张军一直思考着昆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探索让昆曲走进生活的新方式。经过多年身体力行的昆曲推广,张军早已拥有了一群固定粉丝,无论他演到世界哪个角落,都有人会追到现场观看他的演出。

张军在继承和发扬昆剧上所作的努力,有些是破釜沉舟的。2009年,他毅然决然地辞去上海昆剧团副团长一职,成立了张军昆曲艺术中心。他遵循着前辈们开辟的道路前行,虽然一路坎坷,但张军仍然执着地寻找在艺术上更为开阔的表达空间。

从一个“阳春白雪”的昆曲艺术家到从零开始的创业者,走出舒适区后的全新体验也曾让张军感到无比艰难。在张军看来,这一路困顿艰辛的经历恰恰是他人生成长的最大财富。目前,上海张军昆曲艺术中心是中国唯一的民营职业昆剧院团,这一路上有艰辛更有收获。

九年前与著名音乐家谭盾共同制作,并联合著名舞蹈家黄豆豆等国内各领域顶尖艺术家倾心创作的中国首部实景园林昆曲《牡丹亭》,还给了汤显祖一个最真实、最纯粹的牡丹之梦,被列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外文化展演剧目,至今已经上演了226场,受到海内外观众广泛好评,掀起了一股不折不扣的“昆曲热”,已成为上海的一张文化名片。最近的一次开票,24小时内2场演出门票全部售罄,这也蕴积了大家对这个戏的渴望和支持。

“情深何必问情起,只管将情系。”当代昆曲《春江花月夜》讲述了一个历经50年、穿越人鬼仙三界,由爱恋情愫生发,进而超越生死的故事。几年前,《春江花月夜》甫一发表,就获得各方盛赞,甚至引发不少戏曲院团争抢。几经波折,最终由张军签下。这是张军近十年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上演后被媒体称为“当代昆曲最好的样子”,以至纯至真的爱恋关系超越了世俗,表现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永恒之美。三年中全国巡演27场,所到之处一票难求,收获了行业内外的一致好评。

娱乐喧嚣的年代,张军用自己的方式,试图成为连接昆曲与大众的纽带,让有着六百年历史的古老剧种进入更多人的视野。

2016年,逢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共同逝世400周年。为了纪念两位伟大的巨匠,作为昆曲人的张军就在探寻和思索两人的共同之处,他期望用汤显祖的美学格局和形式去演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让他们的人文精神在此碰撞出火花。当他把想法与李小平导演交流时,两人一拍即合,于是就有了当代昆曲《我,哈姆雷特》。在这样一部中西融合形式的戏剧创新中,张军一人演绎生旦净丑四个行当,分饰四个角色,同时面临着跨行演绎的挑战,这样的演出极为鲜见。氍毹之上,方寸之间大千世界就是瞬间被转化被演绎的,这场无论是哲学观念上的东西方对话,还是形式概念上的东西方融合,都让张军的演绎方向有了新的拓展。2016年《我,哈姆雷特》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精彩亮相后,已在全世界巡回演出了三年,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作为昆曲青年一代的领军人物,数年前,张军就与独立音乐人彭程一起,探索将昆曲音乐的“水磨腔”和NewAge、电音、摇滚、爵士等各种音乐风格融合,希望通过挖掘新世纪的音乐让观众感受到昆曲蕴藏的生命价值。那时候他们通宵达旦地泡在录音棚里,不断打磨,做出一曲曲具有独特生命力的作品。2018年5月18日,张军在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举办“张军‘水磨新调’新昆曲万人演唱会”,将近年来昆曲与其它音乐融合的成果倾情展现,引发了在场10115个观众的共鸣。这场融合多种音乐元素,多位跨界艺术家用各自不同的音乐语汇演绎的万人演唱会,既是对传统艺术的传承和致敬,更是当代昆曲人文化自信的表达。

张军认为,我们在敬仰传统、守望传统的同时,需要一颗生机勃发的心去寻找传统和当下的连线。所谓传承,核心在于精神传递和创造,绝非死守,这是昆曲的灵魂所在。在当下这个时代,审美形式、传播渠道,存在的方式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应该思考怎样更好地贴近时代,了解其特质,找到合适方式为观众演绎。观众是艺术的欣赏者和艺术价值的评判者,没有观众,艺术也就没有了意义,艺术家的职业生涯中的心路历程也将充满了孤单和寂寞。
张军,这位当代昆曲的领军人物始终在创新突破,他的实践向我们展示了昆曲的开放性和可能性,让昆曲在新时代呈现新的气象。在采访的尾声时,他表示,未来将会推动一个非遗进行时平台,让更多的非遗项目有个健康的机制去往前发展。